日韩新的三级电影,中文字幕在线看片,伊人久久亚洲热,污视频在线免费观看网站

太康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太康縣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來源: 縣政府辦公室 時間: 2023-05-10 17:04:07 訪問量:0

字體大小[ ] 打印

分享:

     發文機關    太康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發文字號    太政辦〔2023〕7號    發布日期  2023-5-10



太康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太康縣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各部門:

太康縣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工作實施方案》已經縣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2023年5月10日

 

太康縣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

城鄉一體化工作實施方案

為推進全縣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教育一體化工作,全面實施城鄉教育體系建設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根據市、縣“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和《周口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工作的實施意見》(周政辦〔2023〕17號)文件精神,結合我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切實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實施科教興縣和人才強縣戰略,適應新時代發展需要,合理規劃城鄉學校布局,完善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主題,構建高質量發展格局,補齊發展短板弱項,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推進我縣城鄉教育體系建設水平整體提升,實現由教育大縣向教育強縣轉變。

二、工作目標

(一)城鄉學校布局合理,學校建設標準化。夯實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基礎,促進非義務教育整體協調發展。到2025年底,全縣教育城鄉一體化格局形成,寄宿制中小學實現“小學向中心村集中,初中向鄉鎮集中,高中向縣城集中。

(二)教育管理科學規范,學校發展特色化。堅持以省、市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特色化創建為載體,發展形成城鄉學校“統籌管理”、干部“統一調配”、教師“統籌使用”的一體化管理機制。到2025年底,全縣所有初中、小學達到義務教育管理標準。

(三)隊伍建設充滿活力,服務水平優質化。加大農村教師補充力度,建立健全教師師德和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和長效機制,完善以校本研修為基礎的中小學教師五級培訓聯動機制,打造一支新時代講政治、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中小學教師隊伍。2025年底,全縣實現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校長職級制、教師“縣管校聘”全覆蓋。

(四)教育振興目標實現,教育質量優良化。建立健全適合我縣的先進教育管理模式、教學教研模式、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推動高考質量進入全市第一方陣,中考質量位于全市前列,基礎教育質量顯著提升。到2025年,實現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3%以上、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5%以上、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50%以上;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和鞏固率持續保持在100%;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2.4%以上。太康教育振興“三年行動計劃”“一年強基礎,二年穩提升,三年見成效”工作目標全部實現,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明顯提升。

三、工作重點

(一)調整優化城鄉學校布局。按照“就近就便服從就優”原則,優化區域中小學校布局,編制消除大班額專項規劃(2023—2025年)。2023年3月底前,完成“十四五”城鄉中小學寄宿制學校布局規劃和調整。2023—2025年,全縣規劃新建、改擴建農村寄宿制標準化學校58所(2023年底,小學13所,初中12所;2024年底,小學12所,初中9所;2025年底,小學10所,初中2),幼兒園30所;城區新建、改擴建中小學11所,幼兒園3所。原則上規劃新建小學、初中規模不超過2000人,九年一貫制學校規模不超過2500人。2023年9月,靈運初中、靈運小學、新時代高中實現開學招生;2025年底,建成陽夏小學、濱湖花園小學、渦河花園小學,二高搬遷項目,二高舊址改建為1所初中、1所小學,完成三高、一高附中改擴建項目。2024年秋季開學前,全面消除義務教育階段55人以上大班額;2025年秋季開學前,全縣義務教育學校全部達到規定班額標準(小學、初中每班分別不超過45人、50人)。2023年秋季學期開學前全面消除(分流)鄉村閑置學校和50人以下教學點,2024年年底前全部消除(分流)51~100人教學點,2025年年底前全部消除(分流)101~200人教學點,對確需保留的教學點,統一納入鄉鎮中心校管理、一體化辦學,防止適齡兒童少年失學輟學。

責任單位:縣教體局、縣自然資源局、縣發改委、縣財政局、縣住建局

(二)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全面加大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力度,加快實施升級改造項目,配備教學設施設備,確保校園占地面積、場館建設、功能室配置等達到國家標準。加快推進數字校園和“三個課堂”建設,到2023年年底,建成10所數字校園示范校、3~5所“名校網絡課堂”示范校,網絡直播課覆蓋到全部有需求的教學點;到2024年年底,“三個課堂”應用基本普及,區域、城鄉、校際差距有效彌合,規模以上學校達到《河南省中小學校數字校園評估標準》基本要求。

責任單位:縣教體局、縣財政局、縣發改委、縣自然資源局、縣住建局

(三)全面加強教育隊伍建設。按照“嚴控總量、盤活存量、優化結構、增減平衡”的要求,落實城鄉統一的義務教育學校教職工編制標準,加大教師補充力度,按照“有編即補”“退補相當”原則,每年公開招聘一批教師,解決好體育、藝術等專業教師結構性短缺問題。落實國家基礎教育強師計劃,到2025年,逐步形成省市引領、縣級統籌、校級推進的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支持體系。2023-2025年,新培養省市級名師80名、骨干教師400名,成立15個市級名師工作室(2023年底,完成省市級名師25名、骨干教師130名,5個市級名師工作室;2024年底,達到省市級名師50名、骨干教師260名,10個市級名師工作室;2025年底,達到省市級名師80名、骨干教師400名,15個市級名師工作室);按比例開展農村教師培訓,每年不少于2000人次;持續實施班主任素養提升工程,創建2個省級名班主任工作室、10個市級名班主任工作室(2023年底,完成3個市級名班主任工作室;2024年底,完成1個省級名班主任工作室,達到6個市級名班主任工作室;2025年底,達到2個省級名班主任工作室,10個市級名班主任工作室)。落實“千名中小學校長培訓計劃”,每年分兩批、每批50名采取線下集中和線上研修相結合的形式進行一個學期的培訓,建成50個縣級名校長工作室(2023年底,完成10個;2024年底,達到30個;2025年底,達到50個),逐步形成專家治校的生動局面。

責任單位:縣教體局、縣委編辦、縣財政局、縣人社局

(四)全力推進義務教育學校內涵提升。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進校園、進課堂、進師生頭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切實增強普法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推進青少年法治教育規范化和常態化;上好思政課,開展德育主題教育活動,爭創3個省級、18個市級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和5名省級、45名市級德育工作先進個人。加強學校精神文明建設,把文明校園創建工作納入學校整體工作計劃,爭創1所省級文明校園,6所市級文明校園,20所縣級文明校園。落實義務教育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嚴格執行教材教輔管理規定,開足開齊規定課程。加強教育系統輿情分析與研判,全面提高意識形態領域安全、輿情處理和網絡安全防范能力,切實維護教育安全穩定;全面落實“一崗雙責”,強化校園安全網格化管理,實施平安校園建設工程,打造綜合監管的工作格局,提升平安校園建設水平,為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加強學校內涵建設,重點做好“義務教育管理標準化學?!眲摻ㄅc評估,自2023年起,每年評估驗收學校80所左右;到2025年底,全縣所有學校達到義務教育管理標準,爭創省級管理示范校1,創建省級管理特色校3所,市級管理示范校35所。

責任單位:縣教體局

(五)著力推進教育公平發展。全面落實義務教育招生政策,實行劃片就近免試入學,嚴格按照招生計劃數和標準班額招生,確保公辦小學、初中劃片入學比例分別達到100%、95%以上。進一步完善普通高中招生制度,逐步擴大分配生比例,確保優質普通高中招生計劃分配生比例達到50%以上。充分保障隨遷子女義務教育所需增加的學位數、教師數和財政經費等,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和政府購買服務的民辦學校就讀的比例不低于85%。推動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檔案,保證適齡留守兒童按時入學。辦好特殊教育,科學適宜安置每一名殘疾兒童,適齡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7%。到2025年年底,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標準提高至每生每年7000元以上,至少建設1個高標準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對接收5名(含)以上殘疾學生隨班就讀的普通學校設立專門的資源教室。建立健全聯控聯保責任機制、定期專項行動機制、應助盡助機制、依法控輟機制和動態監測機制,堅決不讓每一個適齡兒童少年失學輟學。

責任單位:縣教體局、縣殘聯、縣發改委、縣公安局、縣財政局、縣人社局、縣自然資源局、縣住建局

(六)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鞏固“雙減”成果,進一步規范辦學行為,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全面推動中小學生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五項管理”落地見效,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突出德育實效,推進中、小、幼德育一體化建設。提升智育水平,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實施教學,加強創新素養教育。強化體育鍛煉,加快推進體教融合,完善三級競賽體系,確保每個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每年至少參加1次校級體育競賽活動、在義務教育階段掌握2項體育運動技能,2項體育運動技能均達標者,中考過程性體育考試成績計滿分。增強美育熏陶,幫助學生形成12項藝術特長和愛好,持續開展藝術進校園和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加強勞動教育,開齊開足勞動教育課程,合理安排課時,分學段設置課程內容,健全勞動素養評價制度。

責任單位:縣教體局

(七)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加快推進集團化辦學改革,堅持“以優帶弱、穩妥推進、一體協同、內涵發展”的原則,推動實現“六個融合”(理念融合、管理融合、資源融合、教學融合、教師融合、評價融合)“八個統一”(統一文化建設、統一學校管理、統一資源共享、統一教師交流、統一教育科研、統一課程設置、統一考核評價、統一品質提升)。深入推進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落實落地,建立“五育并舉”評價機制。通過抱團發展、資源共享、協同幫扶等多種途徑,形成穩定的合作機制,力爭每年新增2個以上緊密型優質教育集團,2025年底,義務教育集團化辦學覆蓋率達到50%以上,新組建10—20個聯盟型教育集團,優質學校的示范輻射作用充分發揮。2023年底,全面完成教師隊伍“縣管校聘”改革,并建立健全各項配套體制機制。實施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校長職級從高到低設置為一至五級,校長職級降級或退出由縣教育行政部門研究決定,報上一級教育行政部門備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教育、財政部門研究確定校長職級獎勵制度,所需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進一步深化新高考改革,大力支持各普通高中實施校本特色學科體系建設,為初中畢業生提供更寬的升學定位和選擇。加大職業教育投入,弘源職業學校建成使用,加快推進實施新職專建設項目,增加職業教育學位8000個,提升職業教育辦學條件和產教融合成效,滿足群眾對職業教育的需求,緩解高中招生壓力,逐步打造義務教育、高中教育、職業教育三位一體的高質量城鄉教育體系。

責任單位:縣委組織部、縣教體局、縣委編辦、縣財政局、縣人社局

(八)深入落實太康教育振興“三年行動計劃”和“四長辦學”。深入推進太康教育振興“三年行動計劃”和“四長辦學”機制。分管教育副縣長、鄉鎮長(副鄉鎮長)、教體局長(副局長)、校長(中心校長、學校校長)持續下基層、進課堂,圍繞“六個關鍵崗位”,抓好“六項關鍵操作”,充分利用集體備課、推門聽課、談心談話、調研走訪、家校共育等有力抓手,以上率下,示范引領、督導指導全縣教職工聚焦主業,推動全縣教育教學質量高質量發展。

責任單位:縣教體局,各鄉鎮政府

(九)持續規范民辦義務教育

按照國家和省、市關于“控制增量、優化存量”的總體要求,認真落實民辦教育改革發展政策,逐年持續加大資源整合力度,科學謀劃公辦學校建設,補充公辦學位,確保全縣民辦義務教育學生占比不超過5%的指標不反彈,進一步規范民辦義務教育學校辦學行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切實鞏固改革成果。

責任單位:縣教體局、縣財政局、縣人社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不動搖。健全黨對教育工作全面領導的體制機制,落實黨建引領、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完善縣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議事決策機制和部門協同推進機制,及時研究解決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和熱點難點問題,定期研究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和城鄉一體化工作,形成教育協調發展新格局。堅持依法治教,從嚴管理,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健全黨內監督機制,深化細化全面從嚴治黨“四責協同”機制,深入推進“清廉學?!苯ㄔO,營造風清氣正的教育生態。

(二)切實強化教育保障工作措施。按照“義務教育是國家事權、依法由國家舉辦”總要求,嚴格落實教育主體責任,把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納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明確編辦、發展改革、教育體育、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自然資源、住建、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責任,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強化協作,形成工作合力。嚴格落實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兩個只增不減”要求,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確保教師繼續教育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教師平均工資收入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足額征收教育費附加并及時撥付使用。積極謀劃“教育強國”項目,爭取上級資金支持,擴大基礎教育學位供給,提高義務教育鞏固率,著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三)進一步深化教育工作改革創新。深入落實《太康縣全面加強教育工作的意見》,推動黨組織領導的中小學校長負責制試點工作,全面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實施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全面落實教師“縣管校聘”改革從試點到全面實施,探索實施教師積分制管理制度,把教師從“學校人”真正變成“系統人”;堅持教育教學質量和中心校長、校長任免掛鉤;設立高、中招突出貢獻獎,對在高、中招工作中取得優異成績、做出突出貢獻的學校和教師進行獎勵,進一步強化質量至上的教育教學工作積極導向,逐步建立健全“以實干立身、憑實績說話”的校長、教師干事創業的管理機制,用制度管理人,用機制激勵人,充分激發隊伍活力。

(四)細化跟蹤監測和督導評估措施。制訂《城鄉教育體系建設督導評估辦法》,自2023年起,縣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每年開展城鄉教育體系建設提升狀況的監測和督導評估。監測結果和督導評估結果向社會公開,并納入縣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對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指標體系。對監測結果和督導評估結果好的鄉鎮和學校予以表揚激勵,對校際差異增大、指標完成情況差的鄉鎮和相關部門負責人進行約談,造成嚴重后果、影響全縣城鄉教育體系建設提升計劃的,依據《教育督導問責辦法》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嚴肅問責。

 

附件1:太康縣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

工作領導組名單

附件2:名詞解釋

                       

太康縣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

一體化工作領導組名單

 

組  長:于闐鎮  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副組長:徐啟華  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成  員:劉德濤  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科員

王天輝  縣委編辦主任

陳德宏  縣發改委主任

王  瑩  縣財政局局長

趙春麗  縣教體局局長

李曉虹  縣人社局局長

宋  華  縣住建局局長

楊綿軍  縣自然資源局局長

聶運亨  縣市場監管局局長

張慧玲  縣殘聯理事長

劉  靈  縣公安局副局長

領導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教體局,趙春麗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聯絡和日常工作。

   

名詞解釋

 

1.城鄉教育一體化:是指統籌城鄉教育發展,整合城鄉教育資源,打破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城市經濟、農村經濟)和社會結構的束縛,構建動態均衡、雙向溝通、良性互動的教育體系和機制,促進城鄉教育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推動城鄉教育相互支持、相互促進,縮小城鄉之間的教育差距,有效消除地域、經濟等原因導致的教育不均衡問題。

2.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指在基本均衡發展的認定后,區域教育發展要追求的更高的發展目標,體現在區域內所有學校(小學、教學點、一貫制學校、初級中學、完全中學、特殊教育學校)資源配置的高標準,校際差距縮小,均衡程度達到高水平,同時區域內教育管理、教育教學、學生發展質量方面全面達標高水平,義務教育長期存在的熱點、難點問題基本消除。

3.“三個課堂”:是“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和“名校網絡課堂”這三者的統稱。

“專遞課堂”強調專門性,主要針對農村薄弱學校和教學點缺少師資、開不出開不足開不好國家規定課程的問題,采用網上專門開課或同步上課、利用互聯網按照教學進度推送適切的優質教育資源等形式,幫助其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規定課程,促進教育公平和均衡發展。

“名師課堂”強調共享性,主要針對教師教學能力不強、專業發展水平不高的問題,通過組建網絡研修共同體等方式,發揮名師名課示范效應,探索網絡環境下教研活動的新形態,以優秀教師帶動普通教師水平提升,使名師資源得到更大范圍共享,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名校網絡課堂”強調開放性,主要針對有效縮小區域、城鄉、校際之間教育質量差距的迫切需求,以優質學校為主體,通過網絡學校、網絡課程等形式,系統性、全方位地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在區域或全國范圍內共享,滿足學生對個性化發展和高質量教育的需求。

4.“四責協同”:主要指黨委(黨組)主體責任,紀委監督責任,黨委(黨組)書記第一責任以及班子成員“一崗雙責”統一聯動、合力運行的責任落實機制。

5.“兩個只增不減”:是指確保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確保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

6.“六個關鍵崗位,六項關鍵操作”

分管教育副縣長:每學期到每一個鄉鎮實地調研一次教情、學情,召開一次鄉鎮政府分管副職和一線校長、教師座談會,聽取基層意見建議,研判教育教學工作。

鄉鎮長(副鄉鎮長):每學期到轄區每一所學校實地調研一次校園安全、教情學情,召開一次校長、教師座談會,聽取基層意見建議,研判教育教學工作,解決教育急難愁盼問題。

教體局長(副局長):每學期到全縣每一所中小學走訪指導工作1次,深入課堂、宿舍、餐廳,督導指導學校教育振興工作落實情況,查看集體備課情況,查看工作日志、聽評課記錄,推門聽課,和干部教師談心,聽取基層一線聲音,解決學校、師生家長急難愁盼問題。

校長(中心校長、學校校長):各鄉鎮中心校長每學期到轄區內每一所學校每個年級段聽、評課至少1次,并和轄區內每一名教師談心1次。全縣各級各類學校校長每學期對每一位任課教師聽、評課至少1次,和每1位教師談心1次,堅持五天四夜住校,每天進班級巡查。

班主任:每學期對全班每一名學生進行1次家訪,每學期召開1次家長會。

教研組長:每周至少組織1次集體備課,結合教情、學情,確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


相關閱讀:《太康縣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工作實施方案》政策解讀


責任編輯:政府網站管理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利县| 衡水市| 五寨县| 儋州市| 阳原县| 巴南区| 祁东县| 南丰县| 儋州市| 德保县| 聊城市| 陇西县| 邵武市| 仁化县| 漠河县| 海城市| 合作市| 微山县| 临泽县| 达日县| 三明市| 新津县| 防城港市| 青铜峡市| 泉州市| 华亭县| 梁平县| 自贡市| 阳春市| 乌审旗| 霍山县| 松江区| 宝山区| 屏东县| 靖安县| 洪湖市| 兴化市| 信丰县| 兰坪| 白河县| 黑河市|